山茶花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黄氏黄峭山传衣锦荣归大团圆,张灯结彩过大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 https://wapjbk.39.net/yiyuanzaixian/bjzkbdfyy/ffxbdf/

不几日,黄锡一行人来到了邵武禾坪里鹳薮村。这里的乡亲加上附近村的宗亲早就从里正那里得到了消息,全都集中在村口迎接。锣鼓声、鞭炮声不断,一路簇拥着他们往旧屋的厅堂走去。黄峭和祖父黄贵华到上官坊避难时,年仅8岁,对村里的面貌印象模糊,对宗亲的情况更是生疏,见面时还得由族长一一介绍。他们的祖屋虽然未遭烧毁,但已破旧,只得草草地请匠人们修葺后住下,黄锡与妻李氏、张氏、吴氏、五个儿子,加上三位亲家、未婚媳妇,恩师李义、书房等,显得有些拥挤。安顿毕,黄锡带着峭山到十八年前亲手种植的小樟树前,只见它已长成丈余高了,苍翠挺拔!黄峭听父亲说:“这棵树是你出生时栽的。那时我对树苗说,栽这棵树象征我儿,将来你若长大了,枝多、叶多、结子更多。现在这棵树长大了、枝也多了,叶绿滴翠,快开化结籽了。你也快要成亲生子了。讲的黄峭怪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。

次日,按当地风俗,黄峭登第拜祖宗。祠堂里由族长领着堂亲在祖宗灵堂前,摆上三牲、果品、糕点、酒樽等各种贡品,黄峭身着官袍、亲燃香烛,趋前跪下,非常虔诚地叩拜了列祖列宗。随后,黄峭又到黄家林祖坟地,叩拜了祖母郑夫人和庶母杨夫人的墓。并在鹳薮村邀请了当地官绅、堂亲,来往三天,设宴招待。村里的堂亲们也热情地办酒席为黄锡一家洗尘,亲情、友情很快地溶为一体了。

随后,李义在祠堂教谕黄峭的三个未婚妻念书;李罕之也回邵武县军所去了,临别时,他对黄峭说:“贤弟,你们父子离别故乡这么多年,你应陪同父亲到村里和附近遭到黄巢军破坏的村庄了解情况,好帮助重建。现春节临近,家家户户都忙于置办过年的东西,重建的事需搁到节后再议了!待过年时我再来向叔父、婶母拜年。”说完告别大家回军所。

那三位亲家在鹳薮村同女儿、女婿观看了全村的风景,很是满意,热闹十几天后见接近岁末,也告别黄锡他们回上官坊。临走前,各自叮嘱自己的女儿,一定要孝敬公婆,做个好媳妇。不久,黄锡全家在鹳薮村过第一个大团圆年。邵武人过年主要忙两件事,一是大搞环境卫生,里里外外都得清洗干净;二是购买年货,连油盐酱醋都要提前买,这些都是过年必须的紧俏品。因为古代过年,置办的年货都必需准备吃到元宵节。

待这两个重头戏办完后,即忙于腊月廿三晚上的祭灶,送灶爷灶嬷上天述职,向玉皇大帝汇报居家的善恶情况。为了让“灶公上天讲好话,灶嬷落地庇佑咱”,祭灶那天,他们还虔诚地在牌位前供上游浆豆腐、糍粑、鸡鸭鱼肉煮的十盘菜、十杯香茶、十盏米酒,以及灶糖、灶饼、甘蔗、荸荠、年糕等带“甜”的食物,祈望灶公灶嬷吃后满嘴甜蜜,尽讲好话。

除夕夜,家家都要守岁。黄锡在厅堂正中用干柴烧着一堆火,按当地风俗叫“守岁火”,火要烧得很旺,不能熄灭,象征来年兴旺。黄锡全家吃完年夜饭团团坐在炉旁,听黄锡和李义轮流讲前辈艰苦创业的功绩,介绍除夕的来历,鞭炮的传说,古人如何过年等等,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,大长了许多知识。

如:“太古时期,有一种凶狠的怪兽叫‘年’。它的形貌狰狞,生性凶残,使人们谈‘年’色变。‘年’居海底,每年除夕才爬上岸,吞食牲畜、伤害人命。‘年’最怕红色、火光和炸响声,所以每年除夕,家家贴红对联,户户燃放鞭炮来驱赶‘年’兽,还在当夜点起蜡烛或油灯,通宵守岁,希望平安度过这一晚。后来逐渐形成了守岁的风俗。”“古人过年,祭灶叫‘迎春日’或叫‘扫尘日’。这是在尧舜时代就有的风俗,‘尘’与‘陈’谐音,即除陈布新,要把一切噩运,晦气统统扫地出门。周朝和秦朝,每年岁末,皇宫里都要举行盛大的‘大傩’仪式驱逐疫方之鬼。过年时,诸神回天上述职,各种鬼怪倾巢出动,所以在春节期间各地都有一系列驱鬼、避邪的活动……”这是过年守岁、燃放鞭炮的由来。

又如:“沔阳黄氏是黄香第八子黄理的后裔,三国时期著名家族。黄理儿子黄孚勇官至刺史,从江夏迁居沔阳,娶妻何氏,生子承彦。黄承彦为人高爽开朗,豪放不羁,学识渊博,是当时沔阳地区的大名士,与诸葛亮交游甚密。他生一女名月英,其貌不扬,内才却很好,品德也极佳,父女俩精通《易经》,是远近闻名的女秀才。黄承彦听说孔明要找媳妇,便对他说:‘闻君择妇,彦有丑女,黄头黑面,才堪相配。’诸葛亮重德才、轻姿色,当即向黄家求亲,娶黄月英为伴侣。刘备三顾茅庐后,父女俩积极支持他出山辅佐。据说,诸葛亮身上绣袍的‘八卦图’、和他终身不离手的‘鹅羽扇’,均为黄月英制作。而孔明在西蜀有所建树,也得益于他们父女的鼎力相助。”这便是黄氏先辈为国筹谋的故事。

故事一个接一个,讲得越来越精彩,黄峭与四个哥哥、嫂嫂,三个未婚妻都听得入了神,不知不觉就过了午夜。忽然,村里不知哪家响起了开门爆竹声,黄锡吩咐三位夫人和三个儿媳回房休息,又对恩兄李义说:“仁兄,您太辛苦了,回房休息吧,这里有我和几个儿子开财门就行了。”李义想到这是开黄家的大门,理应让他们自己动手,也就不与争,回房安寝去了。黄锡在庭院神台上点燃一对大红烛,黄峭手里拿着一串很长的大爆竹,等候父亲开门时点燃,四个哥哥手里拿着三炷香。大开财门后,父子六人面向大门跪着迎接财神,爆竹声连天,最后在神台前叩拜财神安位,祭祀家祖。

按照邵武风俗,大年初一这一天,女人是不干活的,由男人掌勺,包括丫环、女仆都可以享清福,睡个安稳觉。黄峭和父亲将头天晚上切好的菜煮成一大锅,叫吃大菜,表示今年要发大财,尤其要吃芹菜,表示人要勤快,图个吉利。同时,漱口、洗脸、洗菜、煮饭都是在轻声细语中进行,生怕惊动了财神爷,打扰了女人睡眠。

早饭后,全村男人集中“黄氏宗祠”,长幼有序地向祖宗拜年、祭祖,然后同宗同族互拜。附近村里的宗亲也赶来鹳薮村拜年,因为知道今年是黄知县致休返乡第一次在家乡过团圆年,黄峭去年又中了进士,是他奏进皇上御赐黄金回来重建家园。为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,大伙凑分子请了戏班子演京戏、三角戏、玩狮头、舞龙灯,相互串门作客,把往年的烦恼抛向九霄云外,不知不觉半月已过,到了元宵节。

黄峭初三到邵武县军所向李罕之拜年,早已邀请他们全家到鹳薮村过元宵。古人正月称元,十五要热闹一晚上,晚上即宵,所以把正月十五叫“元宵节”,俗称“上元节”。这个节在邵武,除了家家户户吃汤圆,象征阖家团圆外,主要有三项活动:舞龙、张灯、“擎菩萨”。龙灯种类很多,但以稻草扎的龙为魁首,任何龙灯与之相遇都得避让,体现“以农为本”、“立农重谷”的传统观念。还有一种独特而又简单的龙灯,谓之“烛桥”,是在长板凳上安放点燃的蜡烛,每家扛一张,首尾相接,次第行进在街巷或田间小道,可长达上千米,远远望去,就像一条长龙,蜿蜒游动,蔚为壮观。正月十四、十五两天,家家户户张灯结彩,“递相夸竞”。尤以各宗族祠堂张灯结彩最为奢丽,各色新式巧样的花灯,灯上或画画、或写谜、或书联。所有匾、壁、堂、廊、门、柱,以及斗口、檐口,照墙也都张贴题词或春联,

按照宗谱规定的内容书写、张挂和张贴。所谓“擎菩萨”,则是在十五日入夜后,以官轿抬出当地所崇信的五通王、民主王、福善王、妈祖娘娘进行花灯游街。街头巷尾,村前村后,村民们舞彩灯、走旱船、踩高跷、观灯采,热闹非凡。黄锡和黄峭第一次在老家过大团圆年,自然也十分主动地到宗祠帮着村民写春联、写帖子,忙得十分起劲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